7月9日,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11部门发布通知,印发郑州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其中提到,2024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以上、10%以上、15%以上,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到25%以下;新增智能化绿色化试点示范150个以上,争创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公司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5%以上、80%以上,新增智能化绿色化试点示范500个以上。 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光伏、机器人、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超硬材料等新兴行业,鼓励更新应用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先进设备。其中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重点更新一体压铸成型、自动化焊接等设备。 聚焦汽车、智能终端、智能、、现代食品等重点行业,研究发布检验测试能力指引目录,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 聚焦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加快发展工业、专用数控机床、智能盾构装备、煤矿智能化综采装备等智能装备及关键部件,支撑重点行业设备大规模更新。 围绕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龙头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国际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郑州装备“金字招牌”,引领国内外相关领域设备更新换代。支持重点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方向发展。 保障措施方面,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统筹使用市级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资金。进一步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加强指导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匹配专属贷款产品,增强贷款期限和改造周期的适配性。鼓励各级投融资公司积极担保承接工业设备更新项目,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把工业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作为全市“万人助万企”活动、“6+20”产业链群培育的重要内容,落实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列入优先工业用地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决策部署,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联规〔2024〕53号)《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4部门关于印发河南省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 的通知》(豫工信联规〔2024〕105号)和《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郑州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计划(2024—2027年)的通知》(郑政〔2024〕7号)精神,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推进,发展新质生产力,制定本方案。 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视察河南、郑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锚定“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总目标,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实施制造业“一转带三化”行动,推动优势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持续提升先进制造业比重,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实践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2024年,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制造业、装备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以上、10%以上、15%以上,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到25%以下;新增智能化绿色化试点示范150个以上,争创国家示范区、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业数字化碳管理试点、“5G+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3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95%以上、80%以上,新增智能化绿色化试点示范500个以上。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创新产品加快推广应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高。 (一)落后低效设备替代。聚焦工业母机、电气机械、工程机械、铸造、仪器仪表、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家居等体量规模大的传统行业,加快淘汰低效设备、超期服役老旧设备。行业更新服役超过10年的机床等;电气机械行业更新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电源、控制器等设备;行业更新油压机、折弯机、工艺陈旧产线等;铸造行业更新数字式感应中频炉、自动造型机、自动上料车、自动浇铸机等;行业更新数控加工装备、检定装备等;农副食品加工行业更新清选机、干燥机、色选机、磨粉(浆)机、包装机等;家居行业更新转杯纺纱机、细纱机、自动络筒机、裁剪机等设备。(市工信局负责,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具体落实。以下均需各开发区管委会,各区县〔市〕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先进生产设备推广。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光伏、机器人、智能、、超硬材料等新兴行业,鼓励更新应用一批高技术、高效率、高可靠性先进设备。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重点更新一体压铸成型、自动化焊接机器人等设备;动力行业生产设备重点更新超声波焊接机、激光焊接机、注液机等设备;光伏行业更新大热场单晶炉、高线速小轴距多线切割机、大尺寸多主栅组件串焊机等设备;机器人行业瞄准特定应用场景,重点更新运动控制器、精密减速器、自动焊接、切割下料、码垛搬运等设备;智能传感器行业重点更新激光切割机、柔性印刷设备等;生物医药行业重点更新制粒烘箱、高速离心机、混匀仪、烘干发酵一体机、灌装机等;超硬材料行业更新六面顶压机、等离子放电烧结压机、声学共振混料机以及新型破碎、整形、分选、合成等设备。(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智能制造设备应用。围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以生产作业、仓储物流、质量管控等环节改造为重点,推动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设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仓储与物流装备等通用智能制造装备更新。重点推动装备制造业更新面向特定场景的智能成套生产线和柔性生产单元;电子信息制造业推进电子产品专用智能制造装备与自动化装配线集成应用;原材料制造业推进催化裂化、冶炼等重大工艺装备智能化改造升级;消费品制造业推广面向柔性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智能装备。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行维护、物料配送等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打造现代化新型产业组织单元。(市工信局负责) (四)绿色低碳设备普及。对照《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推动锅炉、、变压器、制冷供热空压机、换热器、泵等重点用能设备更新换代,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电力与热力生产供应等行业加快推广应用新型换热元器件;有色金属行业加快高效稳定铝电解、绿色环保铜冶炼、再生金属冶炼等绿色高效环保装备更新改造;建材耐材行业改造提升混凝土搅拌、粉磨破碎、筛分过滤、窑炉控制、切裁磨边、灌装密封、除尘等装备和技术;火电行业加快燃煤锅炉、汽轮机组、烟气净化、废气处理等设备更新;数据中心行业加快冷源设备、新风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更新;家电等重点轻工行业加快二级及以上高能效设备更新;废塑料加工行业更新自动拆包、自动清洗、智能光电材质分选、在线改性造粒等设备;面向钢铁、建材、纺织、造纸、皮革、食品等已出台取(用)水定额国家标准的行业,改造工业冷却循环系统和废水处理回用等系统,加快更新冷却塔等设备。(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试验检测设备升级。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生物医药、现代食品等重点行业,研究发布检验检验测试能力指引目录,在设计验证、测试验证、工艺验证等中试和检验检测环节,更新一批先进设备。重点推动设计验证环节更新模型制造设备、实验分析仪器等先进设备;测试验证环节更新机械测试、光学测试、环境测试等测试仪器;工艺验证环节更新环境适应性试验、可靠性试验、工艺验证试验、安规试验等试验,以及专用制样、材料加工、电子组装、机械加工等样品制备和试生产装备;检验检测环节更新电子测量、无损检测、智能检测等仪器设备。(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本质安全设备提升。推动具备条件的生产煤矿加快智能化改造,在采掘(剥)、供电、供排水、通风、主辅运输、安全监测、洗选等生产环节进行设备更新和智能优化提升,到2026年,年产能45万吨以上正常生产的煤矿全部完成智能化改造,年产能45万吨及以下正常生产的煤矿分别建成不少于2个关键环节智能化子系统。引导民爆企业开展“无人化”和“数字化”改造,更新水油相制备储存设备、装药包装设备、装卸搬运设备等。围绕工业生产等重点场景,推广《先进安全应急装备(推广)目录》,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市工信局、市应急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郑州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高质量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支持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等贯标,争创国家级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一链一策”开展重点产业链数字化“网联”升级,引导企业持续深化“上云上平台”。支持小微企业园、工业园区加快推进园区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平台用标识”,支持省级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推广订单共享、设备共享、产能协作、集采集销、众包众创等新模式,提升区域制造资源和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作水平。推广“5G+网”典型应用场景,争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示范区。(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动工业企业高端化改造。高质量建设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总结推广新型技术改造经验。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开展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产品排查,确保按期退出。深入推进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实施《郑州市重点产业链科技创新专项方案》,支持企业与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高校密切结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制(修)订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修订实施《郑州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加大对企业质量品牌、标准建设、检验检测等支持力度。(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动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推动规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全覆盖,依托河南省数字化转型诊断服务平台,构建“诊断辅导+方案设计+实施优化+后续评价”闭环工作推进体系,每年滚动实施300个以上智能化改造项目。聚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管理、售后服务”等环节,推动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制造环节深度应用,形成一批典型场景。聚焦“装备应用、物料配送、生产管控、信息追溯、能源消耗、安全环保”建设内容,打造一批数字化车间。聚焦“装备互联、系统互通、数据互享”建设内容,全过程开展智能化升级,优化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打造智能工厂。(市工信局负责) (四)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绿色化改造全覆盖,实施《郑州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郑州市制造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深化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加快淘汰超期服役的落后低效设备、高能耗高排放设备、具有安全隐患设备,培育一批“超级能效”工厂、“零碳”工厂、环保绩效A级企业和绿色园区。完善相关支持政策,推进建设一批工业绿色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力争到2025年完成存量燃煤机组节能降耗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建设市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加快形成规模化标识解析应用服务能力。支持企业加快开发首版次高端软件、大模型和工业应用程序(APP)。积极融入“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工程,以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为引领,加快建设5G网、万兆光网、移动物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和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设工程等重大项目,满足算力“入户、入企、入园、入校”需求。(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增强优势装备供给能力。聚焦以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加快发展工业机器人、专用数控机床、智能盾构装备、煤矿智能化综采装备、自动化采摘收获机械、智能充电桩、非晶合金变压器、高端阀门等智能装备及核心部件,支撑重点行业设施大规模更新。瞄准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提升供应链配套能力。力争到2027年,全市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2500亿元。(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装备制造企业培育。围绕装备制造、机器人等重点产业链,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政策支持、创新金融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支持有突出贡献的公司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强化品牌建设、完善国际布局,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郑州装备“金字招牌”,引领国内外相关领域设备更新换代。支持重点企业深耕细致划分领域,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创新型方向发展。到2027年,培育10家左右拥有国际知名度和较强核心竞争力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新增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市工信局负责) (三)推进关键装备技术突破。依托重点企业和研究院,开展高端装备及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技术攻关,大幅度提高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煤炭综采综掘机、智能化轻量化起重机等重大成套装备产业配套能力。支持创建国家隧道掘进装备技术创新中心、产业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搭建国家级矿山产品检验检测认证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液压支架、关键零部件研发测试、检验检测、认证评价、标准制订能力。到2027年,力争新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个。(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强高端装备推广应用。编制优势装备供给清单和需求清单,分行业组织企业与应用领域开展供需对接,促进供需两端同步发力。以场景为牵引、应用为导向,发布一批高端装备典型应用场景,进一步激活市场需求。大力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在装备制造、精密数控机床等领域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性能优越的高端精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配套奖励政策,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争到2027年,新增省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30项。(市工信局、市财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我市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推进机制,加强央地、省市、政企、上下游协同联动,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各项工作任务。把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纳入全市综合考评体系,依据年度任务,制定绩效考核目标,实施绩效考核。重大事项及时按程序请示报告。(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加强财税金融支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统筹使用市级支持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等资金。进一步落实节能节水、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加强指导企业积极申报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专项再贷款,引导业金融机构匹配专属贷款产品,增强贷款期限和改造周期的适配性。鼓励各级投融资公司积极担保承接工业设施更新项目,撬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严肃财经纪律,强化财政资金全过程、全链条、全方位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精准性。(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委金融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强要素保障。把工业公司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作为全市“万人助万企”活动、“6+20”产业链群培育的重要内容,落实省市相关工作要求,加强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将技术改造项目列入优先工业用地保障范围;对不新增土地、以设备更新为主的技术改造项目实行承诺备案制,简化前期审批手续。供水、供电、供气、供暖、通信、排水与污水处理等公用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规定为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提供安全、方便、及时、快捷、稳定和价格合理的服务。各开发区管委会、区县 (市)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做好政策解读,加强引导和支持,营造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良好社会氛围。(市工信局、市资源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